人間就是悲歡離合故事的總集,大家演的說的持續發展不同的故事,也是生命轉輪不斷的動力。來來去去,尋尋覓覓,若一開始知道故事結局,仍會不厭其煩照表抄課的活著嗎?
11年前我躺在花蓮慈濟爆肝奄奄一息的時候,他為我讀了一本書《額爾古納河》。身體虛弱無法動彈,而意識卻十分清醒的我就隨著他的唸書聲飛去了額爾古納河。或許又感受到聽故事的樂趣和音聲回傳的愛,我又掙扎著回到人間來。
就在幾天前他說一定要念這本書給我聽-《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書中描述的是亂世尋親的故事,背景卻在清風亮石的太魯閣峽谷,好像老天特地在這時代安排了這些戰亂離鄉背井痛苦的人敲著岩壁當修行,敲落恐懼,敲落離苦,敲落思念,有些則是敲落了肉身安息在峽谷的懷抱。
當他開始朗讀時,我就飛進了東西橫貫公路的山中觀看著民國40多年那些開路先鋒的故事,順手拿了鉛筆和本子,一邊聽一邊畫。
他30年來在中橫跑前跑後,書中提及的路段,形容的景色情境,哪段彎路哪塊岩壁,他都立刻浮現眼前,我則是記起月光映在峽谷的寧靜,清涼微微的風動和洗淨煩惱的溪水聲。
書讀了兩天,約三分之二,他說走吧,我們去長春祠。
我說上天祥嗎?他說不,這次是去紀念那些開鑿橫貫公路的兄弟們。
我們進入太魯閣牌坊不久,到了望梅亭,內立碑文,地上已有三杯酒水和三棵檳榔。
我放了茶水和花生後,我們就在旁邊的石桌石椅坐下,他開始朗讀這本書的後段,我拿出本子和筆開始邊聽邊畫。遊覽車一輛一輛地進出,機車,休旅車,單車,在巨大山景下的公路移動著像是小螞蟻,少有人在此處暫歇。我們一讀一畫竟坐了一個多小時。我在畫時聞到焚香飄來,他說對面有間廟。
他朗讀太久咳嗽起來,我說先暫停喝點茶,他決定先停在這裡。
我們繼續前往將車停在8號公路上,從長春橋開始步行前往長春祠,路經仙霞隧道,路面多處有小碎石,又要閃避大型遊覽車,我邊拍攝美景邊快步走過落石警告區。
「所有塵土、岩塊和傾倒樹都不見了,皚皚白雪覆蓋一切,雪花仍在飄落,一片片疊在扁柏伸展的針葉上,也將路基兩旁的樹林貼了半邊白。
平日啼叫不歇的鳥群這回噤聲不語,讓停工的碧綠段更顯寧靜,一種神秘儀式正在進行的寧靜。插天神木儘管也戴一頂歪斜白帽,而它俯瞰群山森林,枝不搖,葉不動,只這麼挺立,分明是這場初雪儀式的祭司。」摘自《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
十多年來,不知進出峽谷多少次,就是沒來過長春祠。有那麼幾次在遠處眺望,見寺廟樣式和飛瀑流水,還以為是間有僧駐寺的廟宇。後來才知是1958年奉祀當年闢建東西橫貫公路過程中,不幸殉職的225位靈位,現在長春祠是非常有名的景點,停了好幾輛遊覽車和絡繹不絕的人潮。
來自對岸的觀光客問導遊說這些石洞隧道都是天然的嗎?當導遊說這些都是人用手鑿出來的,大家充滿著敬佩驚訝的神請。而我們習以為常地走過太多次,似乎理所當然地知道是人手開鑿的,卻也
失落了一些感動感念。我記起多年前在天祥遊客中心看了一些開鑿東西橫貫公路的老照片,當下鼻酸眼紅,那是父親年輕時由對岸來台的年代。小時候我總指著電視上的經國先生喊爸爸,可能那時的我覺得他與爸爸很神似吧,媽媽就會罵我不要亂說話,家人都會笑我,看到經國先生的照片我總是會感到親切地笑出來,照片上就是經過先生在東西橫貫公路施工時踩在竹編的高架路。
他看了公路開工時期,跟我說國軍才撤退來台沒幾年就開始開鑿東西橫貫公路了,我想想說因為他們是從大陸來的,那裡實在太大了,我聽說父親小時候十一二歲就一人從北平到福建林森(現閩侯縣)做叔叔的養子,長大去重慶唸大學,再去滇緬公路一帶打游擊,也居住過上海,最後定居台灣。那時的交通還是很多依賴四條腿的馬驢吧,所經區域竟是十萬八千里遠,但人還是能不可思議地東西南北移動。
或許當年他們決定打通這條路時,心想也不過就是百來公里的路...來自五湖四海的兄弟,操着各地方言的榮民們決定打通東西橫貫公路的當下,應該也是很豪氣地捲起袖子,拿起鑿子鎚子就敲打了吧,翻越大山過海過江的祖先們自然是氣勢雄壯不畏艱難的,百來公里在戰爭亂世也不是條長路。
進入長春祠前的觀音洞內列有205位英靈的名字,我合十感謝祝福這些先輩們的犧牲奉獻。他很仔細地一一看過所有的名字,靜默感念。
離開長春祠,經過禪光寺,寺廟前有座吊橋,爬上800公尺可達鐘樓,再上一層樓便能敲鐘。
古鐘已落地,新鐘已換上。原本拉繩想擊出穩重的三響,哪知第一響能量太滿震耳欲聾,第二響只敲到了邊,第三響又太大聲,敲鐘也是難拿捏的功夫,可生命中的拿捏哪樣不是呢?
「他學沙鴦讓光束攀爬紅檜的樹身,光芒竟照不滿樹的半身,探測不到它的半腰。可奇怪!人的思想之光,怎有那樣無遠弗屆,沒有時間和孔間的無孔不入?」摘自《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
想像前人們身繫麻繩在陡峭岩壁垂盪,硬是用雙手敲出一條路,任憑地震落石,颱風山崩,也不退縮,東西橫貫公路的工程三年多便完成通車,甚至是提前半年完工,工具僅僅是靠著十字鎬和炸藥,雙手和身體,以及那個時代忠勇堅定的心。這條艱險的8號公路和這股龐大的精神不知護佑了多少人,讓多少家庭團圓。
站在公路上凝望山谷,感覺身心被照亮,是清淨光明,靜謐極喜,恍如見山如大佛。忽然明白那些殉職的人都是菩薩,升天回家了。
回程路經小廟,我問這是什麼廟,他說無主的,可能是祭祀沒有身份名字的。
我無法想像有任何生命是無主的,我想起可可夜總會中被人遺忘的靈魂會散去,也是人們思念牽掛的執著。一生浮浮沈沈,不知哪裡來?也不知何處去?就是無主的。
返家路上,心中迴響著往何處去的篤定,猛然想起,12年前,若不是因為這條公路,我們怎能遇見彼此,或許是開路人渴望相逢團圓的執念依在,燃起了我們的靈魂記憶。古今往來的我們生生世世,步步歸家,祝願我們和在山谷遊蕩的遺忘眾生隨清淨光明返回天上。
《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作者 李潼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95066
「吵吵鬧鬧的患難兄弟,總是來來去去,有的給調走,有的清早才上工,晚上就回不來了。開山鑿路,總是炸藥、落石、坍方、地震、洪水、毒蛇,人命都在一口氣、一瞬間,能活過今天,才有明天。怎麼說呢?患難相聚,大家都是兄弟,有緣相見,只要不嫌棄,也是兄弟。」摘自《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

11年前我躺在花蓮慈濟爆肝奄奄一息的時候,他為我讀了一本書《額爾古納河》。身體虛弱無法動彈,而意識卻十分清醒的我就隨著他的唸書聲飛去了額爾古納河。或許又感受到聽故事的樂趣和音聲回傳的愛,我又掙扎著回到人間來。
就在幾天前他說一定要念這本書給我聽-《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書中描述的是亂世尋親的故事,背景卻在清風亮石的太魯閣峽谷,好像老天特地在這時代安排了這些戰亂離鄉背井痛苦的人敲著岩壁當修行,敲落恐懼,敲落離苦,敲落思念,有些則是敲落了肉身安息在峽谷的懷抱。
當他開始朗讀時,我就飛進了東西橫貫公路的山中觀看著民國40多年那些開路先鋒的故事,順手拿了鉛筆和本子,一邊聽一邊畫。
他30年來在中橫跑前跑後,書中提及的路段,形容的景色情境,哪段彎路哪塊岩壁,他都立刻浮現眼前,我則是記起月光映在峽谷的寧靜,清涼微微的風動和洗淨煩惱的溪水聲。
書讀了兩天,約三分之二,他說走吧,我們去長春祠。
我說上天祥嗎?他說不,這次是去紀念那些開鑿橫貫公路的兄弟們。
我們進入太魯閣牌坊不久,到了望梅亭,內立碑文,地上已有三杯酒水和三棵檳榔。
我放了茶水和花生後,我們就在旁邊的石桌石椅坐下,他開始朗讀這本書的後段,我拿出本子和筆開始邊聽邊畫。遊覽車一輛一輛地進出,機車,休旅車,單車,在巨大山景下的公路移動著像是小螞蟻,少有人在此處暫歇。我們一讀一畫竟坐了一個多小時。我在畫時聞到焚香飄來,他說對面有間廟。
他朗讀太久咳嗽起來,我說先暫停喝點茶,他決定先停在這裡。
我們繼續前往將車停在8號公路上,從長春橋開始步行前往長春祠,路經仙霞隧道,路面多處有小碎石,又要閃避大型遊覽車,我邊拍攝美景邊快步走過落石警告區。
「所有塵土、岩塊和傾倒樹都不見了,皚皚白雪覆蓋一切,雪花仍在飄落,一片片疊在扁柏伸展的針葉上,也將路基兩旁的樹林貼了半邊白。
平日啼叫不歇的鳥群這回噤聲不語,讓停工的碧綠段更顯寧靜,一種神秘儀式正在進行的寧靜。插天神木儘管也戴一頂歪斜白帽,而它俯瞰群山森林,枝不搖,葉不動,只這麼挺立,分明是這場初雪儀式的祭司。」摘自《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
十多年來,不知進出峽谷多少次,就是沒來過長春祠。有那麼幾次在遠處眺望,見寺廟樣式和飛瀑流水,還以為是間有僧駐寺的廟宇。後來才知是1958年奉祀當年闢建東西橫貫公路過程中,不幸殉職的225位靈位,現在長春祠是非常有名的景點,停了好幾輛遊覽車和絡繹不絕的人潮。
來自對岸的觀光客問導遊說這些石洞隧道都是天然的嗎?當導遊說這些都是人用手鑿出來的,大家充滿著敬佩驚訝的神請。而我們習以為常地走過太多次,似乎理所當然地知道是人手開鑿的,卻也
失落了一些感動感念。我記起多年前在天祥遊客中心看了一些開鑿東西橫貫公路的老照片,當下鼻酸眼紅,那是父親年輕時由對岸來台的年代。小時候我總指著電視上的經國先生喊爸爸,可能那時的我覺得他與爸爸很神似吧,媽媽就會罵我不要亂說話,家人都會笑我,看到經國先生的照片我總是會感到親切地笑出來,照片上就是經過先生在東西橫貫公路施工時踩在竹編的高架路。
「不知從何說起,也要說。對這樣關切如生身母親的伙房阿嫂,說得再顛三倒四、沒頭沒尾,她也聽懂,她能將糾纏線索織成一疋往事的布,將坍斷的曲徑,接成一條回顧的長路。」
摘自《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或許當年他們決定打通這條路時,心想也不過就是百來公里的路...來自五湖四海的兄弟,操着各地方言的榮民們決定打通東西橫貫公路的當下,應該也是很豪氣地捲起袖子,拿起鑿子鎚子就敲打了吧,翻越大山過海過江的祖先們自然是氣勢雄壯不畏艱難的,百來公里在戰爭亂世也不是條長路。
進入長春祠前的觀音洞內列有205位英靈的名字,我合十感謝祝福這些先輩們的犧牲奉獻。他很仔細地一一看過所有的名字,靜默感念。
離開長春祠,經過禪光寺,寺廟前有座吊橋,爬上800公尺可達鐘樓,再上一層樓便能敲鐘。
古鐘已落地,新鐘已換上。原本拉繩想擊出穩重的三響,哪知第一響能量太滿震耳欲聾,第二響只敲到了邊,第三響又太大聲,敲鐘也是難拿捏的功夫,可生命中的拿捏哪樣不是呢?
「他學沙鴦讓光束攀爬紅檜的樹身,光芒竟照不滿樹的半身,探測不到它的半腰。可奇怪!人的思想之光,怎有那樣無遠弗屆,沒有時間和孔間的無孔不入?」摘自《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
想像前人們身繫麻繩在陡峭岩壁垂盪,硬是用雙手敲出一條路,任憑地震落石,颱風山崩,也不退縮,東西橫貫公路的工程三年多便完成通車,甚至是提前半年完工,工具僅僅是靠著十字鎬和炸藥,雙手和身體,以及那個時代忠勇堅定的心。這條艱險的8號公路和這股龐大的精神不知護佑了多少人,讓多少家庭團圓。
站在公路上凝望山谷,感覺身心被照亮,是清淨光明,靜謐極喜,恍如見山如大佛。忽然明白那些殉職的人都是菩薩,升天回家了。
回程路經小廟,我問這是什麼廟,他說無主的,可能是祭祀沒有身份名字的。
我無法想像有任何生命是無主的,我想起可可夜總會中被人遺忘的靈魂會散去,也是人們思念牽掛的執著。一生浮浮沈沈,不知哪裡來?也不知何處去?就是無主的。
返家路上,心中迴響著往何處去的篤定,猛然想起,12年前,若不是因為這條公路,我們怎能遇見彼此,或許是開路人渴望相逢團圓的執念依在,燃起了我們的靈魂記憶。古今往來的我們生生世世,步步歸家,祝願我們和在山谷遊蕩的遺忘眾生隨清淨光明返回天上。
《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作者 李潼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95066
「吵吵鬧鬧的患難兄弟,總是來來去去,有的給調走,有的清早才上工,晚上就回不來了。開山鑿路,總是炸藥、落石、坍方、地震、洪水、毒蛇,人命都在一口氣、一瞬間,能活過今天,才有明天。怎麼說呢?患難相聚,大家都是兄弟,有緣相見,只要不嫌棄,也是兄弟。」摘自《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